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住宅博览会其中一个重要推广技术是适老化住宅技术,这与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以及居家养老的需求息息相关。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据全国老龄委预测,到202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约占总人口的16%,到2050年也达到29%。我国的老龄化的形势将越来越严峻。
受社会经济不发达以及传统文化、家庭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居家养老依然是大多数老人的选择。然而,目前适宜居家养老的住宅却很少。因此,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化社会、满足老年人需求,已成为我国住宅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国需要什么样的适老化住宅?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却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也没有发达国家那么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建造什么样的适老化住宅?老年人未来应该怎么居住?这是目前全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按照北京市制定的养老规划设想,到2020年,北京市90%的老人应该能够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可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其余4%的老年人则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无独有偶,很多省市都纷纷出台了未来5~10年的养老规划。
但是计划似乎总是赶不上变化,到2015年我国养老机构规划的床位,每1000位老人只有30个床位,意味只有大约30%的老人能住进专业养老机构。大多数老年人要像中国五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一样,待在家里面养老,但是我们当前的住宅结构却极不适应老年人居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作为我国住宅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的研究机构,研究适老化住宅已经有多年的经验。早在2005年,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刘美霞、娄乃林、李俊峰等专家联合出版一本研究专著《老年住宅开发和经管模式》,在这本书里面,提出了“适老化住宅”这一概念。
什么叫做适老化住宅呢?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产业发展处处长刘美霞认为,开发商建造60~70平方米的新居,可以用长远的目光来做规划设计,让建造的房子不仅适合业主年轻时居住,也适合业主在三十年、四十年之后年老时居住。也就是说,可以将住宅改造成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房子。适老化住宅概念的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对当时人们正在热议的养老地产有方向引导意义。
适老化住宅提出的前提是以CSI技术为基础建设的“百年住宅”。CSI住宅是针对当前我国传统住宅建设方式造成的住宅寿命短、耗能大的质量通病和二次装修浪费等问题,在吸收支撑体(SAR)和开放建筑(Open Building)理论特点的基础上,借鉴日本KSI住宅和欧美国家住宅建设发展经验,确立的一种具有中国住宅产业化特色的住宅建筑体系。
在CSI住宅中,室内空间根据使用者的要求,隔墙、厨卫易于拆装,具有一定的灵活、可变性,适应不同时期的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CSI住宅的主要功能优势体现在可变性上,人们对居住的需求随着结婚、生育、衰老、死亡的家庭微观生命循环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在这种生命循环的影响下,CSI住宅的可变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使住宅的功能依据需要发生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作用。
如今,我国的住宅很多通道口和卫生间轮椅是进不去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只能是拆掉或者进行更换。老百姓一生要考虑多次更换房子,不仅仅因为房子质量问题,有些也因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原有住宅不再适合居住,CSI住宅的可变性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这一问题。
除此之外,CSI住宅的另一个优点是低碳节能。我们都知道建筑产业耗能巨大,是污染大户,那么如何降低污染呢?其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减少大拆大建,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建筑的正能量。
住博会适老集成技术解决方案
“明日之家2012”绿色适老集成技术解决方案拟将住宅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适老建造技术进行集成,探索为普通老百姓建造好房子的集成技术解决方案。
1.建造套型小、设施齐、功能全,老百姓买得起,住得好的适老住宅。小套型、多居室、多功能空间以及可改造的大空间结构体系,能够满足住宅全生命周期的使用要求,建造使老百姓满意,可居家养老的住宅。
2.户外场所设计,采用适合老年人(包括各种年龄段和健康状况的居民)生活习性和健康要求的集成技术措施。
我国城镇住宅(特别是大中城市住宅)大多数为高层高密度住宅,探索该类住宅户外空间的适老成套技术解决方案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①使城市街区空间、居住组团内环境交往空间、停车空间、楼内公共空间以及主要配套服务设施均可实现无障碍联通,并铺装和设置相关的适老铺砌材料,提示标识和照明设施,保证老年人出行的安全和方便地使用轮椅。
②结合各类街区环境空间、组团中心公共绿地空间营造更多的交往和文娱活动场所,设置可供老年人晨练、晚练、交往和老少同乐的环境空间,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③使楼内通道和楼电梯空间能够快速运送和容纳急救担架,并保证急救车辆能够快捷地到达每个住宅单元出入口。
3.采用适合老年人(包括各种年龄段和健康状况的居民)生活习性和健康要求的户内空间布局和辅助设施。
①为满足住宅全生命周期的使用要求,其各种功能空间(或经过改造后的空间,特别是入户过渡空间、盥洗空间、餐厨空间)应满足老年人使用轮椅和在他人辅助下能够自理生活的使用要求。
②其空间布局、家具布置、门窗设置、开关插座和灯具安装等能够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性,并能够使老人之间相互关照。
③铺装和安装各种防滑材料和辅助设施,避免老年人在出现不稳定姿态时跌倒摔伤。
4.探索适老型绿色节能集成技术的应用。①采用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无吹感低温辐射采暖制冷设备。②采用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整体卫浴和厨房设备。③采用应急呼救、燃气报警、智能门锁、户内状态显示等智能家居技术。④采用隔声降噪的高性能门窗和浮筑楼板隔声技术。⑤使主要居室可获得充足的阳光和新风,并利用地板新风技术保证室内健康的空气质量。
5.探索可减少资源消耗集成技术的应用。①采用装配式PC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采用模数协调的工业化预制装配构件和模板,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工业化建造水平。②采用CSI结构体与填充体分离以及管线分离体系,增强建筑耐久性、可改造性和可维护性。③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热泵技术)解决冷热源和生活热水的供给。④采用同层排水和节水型用水设备,并利用非传统水源进行植物浇灌、洗车和水景补水。⑤规划用电节能方案,采用节能灯具,并采用智能化能源监控和计量技术。⑥采用低温辐射高效采暖制冷技术,以及可能量回收的室内新风技术。⑦减少体型系数,保证户内自然通风,并采用复合保温墙体围护结构和可调节遮阳设施等被动节能技术。
我国养老地产两个典范案例
案例一:卓达,要做中国最好的养老社区。
家庭养老必须依托一个强大的社区,卓达养老是社区养老。尽管把家庭、单元楼设计的很完备,但不可能上千万平方米住的都是老人,所以,卓达提出了全龄化养老服务社区,有儿童,有青年,也有百岁老人。老人的总比例不能超过25%~30%,也就说1000万平方米如果住30万人,老人大约占10万人,让人感觉不到这不是专为老人设计的社区,最重要是让老人尽可能多在家中生活,由社区给他们强大的支持。比如说夫妇两位老人,有一方已经丧失生活能力,另一方还有能力照料,但依靠他自己照料得不是很完善,这时候社区要给予扶助;还有在家里不能做饭、洗衣的,但可以在家里生活,于是社区里就要有做饭、洗衣的;还有在家里发生意外,需要紧急抢救,社区能够立即抢救,等等。
这些东西林林总总,有上百样功能构成一个社区养老服务。包括老人要吃饺子,自己家不能做,不想做,三两饺子要六种馅,社区有人准时把饺子送上去,包括要家庭理疗、护理、全护理、半护理,所有的这些,包括陪着老人聊天,包括让老人各得其所。就是坐在轮椅上,还有两个手指能动的老人,都得让他撵毛线,让他感觉在工作,自己还有用。让曾经有社会职务的老人在这里二次创业,能不能挣来钱是另外一回事情,让他感觉到没有被边缘化,没有被遗弃,仍然站在社会舞台上。
概括起来就是卓达社区养老不能停留在理念上,要通过社区的设置、规划来完成。
“比如说66岁住进来,80岁的时候还能自理,86岁的时候就动不了,动不了也不能从社区直接去医院,还要继续生活,卓达要让动不了的人、有疾患在身的人能够继续保持相当高的生活质量,比中国任何其它社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都要高。这好比一棵树,社区就是根,也是树干,每个家庭就是分出的枝、叶子、杈、果子,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就是这样一种根基、主干、枝杈、分叶和果子的关系。再加上机构养老,就是果子熟了,从树上掉地上了,不能在树上挂着了,于是机构养老就要收起来,人生不就是果子吗?到熟透的时候也就是彻底结束的时候,然后让机构养老来服务他。”
卓达养老社区既要能满足一般人的生活需要,又要必须满足老龄人的生活需要,哪怕30岁的人在卓达买了房子,他一生也不需要再迁徙了,因为这里完全可以满足他;20多岁的人买房子,他的父母五六十岁,将来逐渐老了,也完全是可以用的;老人买了房子,老人百年之后,这个房子给儿女,其它年龄段的人仍然可以很好的生活。“这就好比吃的奶粉,老龄人的奶粉卓达中青年人,包括少年都可以吃,卓达养老社区要求做到这种兼顾水平。”
案例二:亲和源,服务至上的养老社区。
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5年,坚持推动和发展中国老年产业,探索以会员制为形式、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一体的全新的养老模式,致力成为中国老年产业的第一品牌企业。
亲和源董事长奚志勇认为:“亲和源必须要做成一个完全属于老人的家的概念。”将这样的理念付诸实践,亲和源推出了会员制模式,并设计了A卡和B卡两种形式。如果一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老夫妇购买了A卡,他们不仅可以在亲和源社区自由选择大、中、小三种户型中的一套房屋,还可以作为遗产留给子女,因为A卡有效期与房屋土地的使用年限相同,且不记名,可继承,可转让;B卡是记名卡,有效期至老人生命终结,但有一个15年的界限,如果只住了5年,剩余10年的费用将被退还给家属,如果居住期在15年以上,超过的部分免费,另外,对应大、中、小三种户型,B卡以三种价格出售。
目前,A卡已经涨到75万/张;而对应三种不同户型,目前一张B卡的价格分别达45万、58万和85万。但要住进亲和源养老社区,A卡会员还要按照房屋面积,每年缴纳3~7万不等的管理费,B卡会员则无论面积大小,每年统一缴纳管理费2.3万元。
在奚志勇看来,亲和源比“家”更好的是,它还有一套服务体系,不仅为老人配备了生活秘书、健康秘书和快乐秘书,负责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还在社区内设有护理医院、颐养院、健康会所、配餐中心、老年大学、图书馆、文体活动室、咖啡厅、门球场等配套设施。
亲和源老年住宅中的配套要高于普通住宅。例如,每栋大楼之间都有遮阴挡雨的走廊相连接,即使下雨天,老年人也可以在社区内随意行走。每套公寓卫生间有方便老年人用的扶栏,床头有应急按钮。此外,房间里的人在预先设定的时间范围无任何行动,红外检测装置将自动报警,老年人在房间内出现中风、昏厥等突发疾病,可及时抢救。此外,社区内要配备商业。在医疗方面,社区内有以老年专科为特色的颐养院,与曙光医院对接,小病小痛可前往医治。若是有大病,社区有班车专人送往市区曙光医院治疗。
亲和源作为企业,必然是有盈利目的的,目前的收费标准,的确只能一些中高端老年人才能负担,但是这逐渐可以通过政府补贴来完成。在奚志勇看来,高收入的老人也曾为社会做出过贡献,也有养老的需求,传统的养老院因为缺乏个性化的服务,导致很多机构的产品浪费,这才促使这部分群体转向高端的产品。要解决这一贫富问题,政府可以选择把一部分补贴给予年长者,让其自主选择养老产品,这样也可以同时解决中低端老年的养老问题。最后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阅读:
8484
次
2012/12/6 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