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元文摘 > 房产文章 > 文章详情

论“跑偏”房产中介的自我修养


杨溪/北京商报/20160913


    房产中介套路深。昨日,北京商报报道了《中介推高北京部分学区房价》一文,指出一些中介工作人员通过张贴比实际售价高出10%的求购房源广告,推波助澜学区房价格快速上涨;近日,捏造“上海购房信贷新政”谣言进而造成上海离婚潮的中介公司员工也已被上海警方逮捕。

    不知从何时起,关于房地产市场,市场说了不算,中介说了算。房产中介标个价,房子就跟着涨;房产中介抛个砖,人们就去排队离婚。曾经的中间人摇身一变成了幕后军师,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近年来楼市火爆,不仅让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也令房地产中介行业迅速壮大。各家中介不断开疆拓土,为争行业龙头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这个行业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也不断曝光、屡遭诟病。一些房产中介为了炒高房价、收获更多利益,诱导购房者“迅速出手”,着实费了一番心思。虚报房源、炒作谣言、哄抬房价等都已是惯用的伎俩,甚至有中介在上一轮楼市大涨的过程中,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违法从事金融业务,通过网络借贷平台、众筹等多种途径进行场外配资,推出“首付贷”,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不小的干扰。

    俗话说做人不能忘本,做生意亦是如此。房产中介的业务,从《合同法》的分类来说,就是“居间合同”:中介以最大的诚信撮合交易双方达成协议,从中赚取佣金。可见“诚信”是居间合同、房产中介的灵魂所在。无论从社会诚信、公序良俗,还是市场规范角度,市场经营主体编造虚假信息诱导乃至误导消费者,都属于越轨行为,早晚会引火烧身。在此奉劝房产中介,少一些套路,多一些良性竞争。与其绞尽脑汁设局,不如把心思花在研究盈利模式的创新上。

    当然,在巨大且利润丰厚的市场面前,仅仅指望房产中介提高自我修养显然是靠不住的。近年来,房产中介长期处于半监管状态,各种“潜规则”充斥着混乱的市场。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不断出现问题几乎是必然的。

    上个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新规,全面规范整治“中介乱象”。针对频繁出现的房产中介恶意炒作行为,各地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发布虚假以及违规信息的行为严惩不贷。只有引导房地产中介回到市场信息中介和交易撮合者的角色上,才能防止房地产交易非理性因素的不断放大。只有对恶意炒作说不,才能还市场和消费者一个清净,也将还房产中介一个清白。


阅读: 6825 次     2016/9/13 15:23:00



近期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