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中国房地产报》/20070126)
1月5日和10日,成都市国土资源局连续发布两份公告,将于近期以挂牌方式出让6宗南部新区商业服务业用地,拉开了2007年成都市土地供应的序幕。
据了解,本次出让的6宗地块均位于南部新区,用地性质均为商业服务业用地,不兼容住宅,其中4宗位于科技创业中心片区,环绕在新的行政办公中心周边,总净用地面积约177亩,按照最低容积率2.5计算,4宗地将向市场提供近30万平方米的商业及写字楼。
然而,这些地仅仅是该区域商业服务业用地放量的开端,在这之后,成都市还有更多的地块推向市场。
成都尺度地产研究中心主管张容川表示,2007年成都市土地出让将延续2006年土地出让的态势,继续加大土地出让力度,保持着近两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的一贯热度。
总量基本持平
他表示,从出让土地的总量上来说,2007年将会和2006年基本持平,“2006年成都实际供应土地305宗,共计约2.4万亩”。成都尺度研究中心的报告称。
在成都2006年土地供应中,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大地块:城西华侨城拿到的3000亩地块和成都双流2008亩的地块。这两块成交的大地块,不仅使得去年成都土地出让总量增大,而且土地交易的价格被平抑也比较明显。
“全年全市土地出让的平均价格涨幅应该在5%左右,华侨城拿到的3000亩土地每亩价格才60万元,地价拉平效果明显。”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2007年土地供应量将在2006年的基础上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首先,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主城区旧城改造速度的加快;其次,由于2006年土地的成交量的猛增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两个超大规模土地的成交,但这两个地块短期内不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冲击。”张容川表示。
2006年,成都房地产的开发前景和市场形势继续看好。再加上人民币的升值,成都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热钱,许多外资开发商纷纷在成都投资置地;特别是年底新加坡嘉德集团和新加坡置地两个实力雄厚的外资开发商分别斥巨资拿下省博和大慈寺地块,可以看作是外资大肆进入成都市场的标志。同时,诸如九龙仓、香港华人置地、新加坡嘉德置地以及新加坡置地等重量级外资开发商的进驻将给成都楼市带来极大的影响。
“2007年这种外来开发商和开发资本将延续2006年争相进入的态势,随着外资开发商斥巨资拿地,成都的总体房价将被拉高。”张容川总结道。
青龙片区崛起
在土地供应区域分布上,城东将是土地出让的持续升温地区。“从2005年开始,城东工厂开始搬迁,2006年已经为土地市场供应作了不少的贡献,2007年预计仍持续大量供应。城东土地供应总量应该在1000亩到2000亩之间。”张容川说。
另外,城南武候区已经连续3年没有新增建设用地入市,如果新的350亩范围内的新领事馆区域开始建设,将极大带动武候区新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的入市,这将和上述高新区众多商业用地一起,构成城南土地供应的新高潮。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地区是城北青龙片区。方圆22.51平方公里的青龙片区位于成都北大门,是城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从2004年底开始,城北片区通过实施青龙场镇改造,驷马桥片区土地整理和荆竹、东林片区土地统征三大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整理出近7000亩的现存土地。
成都市成华区青龙街道办事处主任赵洪成介绍,目前青龙片区的现存土地,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由成都市干道指挥部实施的驷马桥片区的土地整理约1700余亩,二是市国土局面向辖区3个社区统征的土地3280亩,三是实施青龙旧场镇改造整理土地1828亩。
赵洪成介绍,这7000亩土地并不是一下子供应市场的,“我们是逐步推向市场。2006年已经供应了200亩,2007年预计有500亩左右供应市场。”
赵洪成表示:“从目前青龙片区整理出来的土地看,土地的单块面积都较大,这为开发商奠定了大面积、大社区的开发根基,为‘大房产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过张容川也指出:“由于基础薄弱,加上建材交易市场等环境,青龙片区所在的城北整体开发和居住环境还是差,因此从开发水平和房价看,城北增长幅度不大,房屋品质应该在中下等,房价也不会上升很多,其片区解决的应该是一些基本住房需求的人群。”
成都2006年土地供应概况
2006年实际供应土地与2005年相比,供应面积大幅度增加,增幅为34.41%。其中主城区(五城区和高新区)土地供应增加,约7000亩,郊区县土地供应量增幅较小,共17000亩。从2006年土地供应结构来分析,郊区县土地供应规模相对较大,占市场总供应量71.09%,而主城区(五城区和高新区)仅占市场总供应量的28.91%。
2006年主城区土地成交面积相比2005年有所增加。这也预示着土地储备充足的城北区域,特别是区位环境较好的城西北和城东北区域将成为今后成都房地产市场的热点。
阅读:
7090
次
2007/1/26 10: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