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超/《南方日报》/20081113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尤其是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发展社区服务的呼声日益强烈。昨日,深圳市政府公报公布了《关于加快我市社区服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会把政府的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在社区发展便民商业服务等。
深圳作为一个只有28年历史的年轻城市,城市归属感差、部分地区特别是关外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关专家表示,加快社区服务发展,对于解决居民实际困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促进“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65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全覆盖
《意见》表示,加快社区服务发展有三大任务,分别是: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居民自助和互助服务,发展市场化服务。其中,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包括社区救助、养老、劳动和社会保障、安全、卫生、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信息化和教育、文化、体育九大服务体系。
记者获悉,在安全方面,深圳将继续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落实“一区(社区)多警”制度,并重点整治城中村和村改居社区。另外,将实行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人民调解制度。
在卫生方面,深圳将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以区域性医院为骨干,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体,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卫生室和社会医疗机构、护理院等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为辖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疗服务以及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为90%以上的常住居民和100%的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
居委会回归群众自治组织
2008年的社区换届选举中,深圳的居委会直选率一举达到92.82%,而被剥离了行政管理职能的居委会将何去何从呢?《意见》也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充分发挥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支持居委会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
《意见》表示,居委会要定期听取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意见,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居民的意见和需求;有条件的居委会可以成立社区服务机构,开展非营利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动员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组织、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特别是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及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和服务。
深圳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城市,出现过丛飞、陈观玉这样的典型人物,更有大量默默无闻的义工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意见》表示,要大力发展壮大社区服务义务工作队伍,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职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义务服务队伍,优化义工队伍人员结构,壮大义工力量。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与住宅同步规划投用
在加快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过程中,《意见》表示,将实行项目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并且鼓励社会组织提供社区服务,以此改进社区服务方式。
社会组织是社区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深圳的社会组织和社工制度建设一起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意见》提出,对于社区居民成立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将会被依法纳入登记或备案范围,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加强引导和管理,帮助其有序开展服务。深圳市各级政府也将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资助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从事公共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的社区服务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社区服务的加快发展,深圳将尽快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意见》表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与社区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投入使用。在新建、改造小区时,要按照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集中建设兼顾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阅读:
5901
次
2008/11/13 10: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