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住建部将提速“公租房并轨”,饱受非议的经济适用房供应将逐步减少,直至在全国全部取消。
如果上述消息属实,意味着住房保障制度即将迎来大变革。所谓“公租房并轨”是指公租房与廉租房并轨运行,然后通过财政发放房租补贴的方式补贴不 同收入人群。再加上拟取消经济适用房,我国三类保障性住房将合并为“公租房”——即公租房今后在住房保障领域唱主角,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将逐步告别历史舞台。
这样的住房保障改革,好处显而易见:其一,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虽各有特色,发挥过一定的保障作用,但经济适用房存在分配不公的现象,廉租房则有户籍歧视之嫌。而“三房并轨”后的公租房,一来没有产权,可以避免权力寻租,二来没有户籍限制,更像“公平房”。这无疑是公众期待的。
其二,“三房并存”的住房保障体系尽管保障了不同群体,但由于种类较多、操作复杂,不仅政府责任不够清晰,而且政府管理成本较高效果却不够理想。另外,社会也不便监督。“三房并轨”后,住房保障体系简洁明了,政府易于监管,公众易于监督。
其三,有利于我国住房体系整体设计布局。坦率说,我国住房体系比较混乱,表面上看只有商品房和保障房两大类,但实际上中间还夹杂着很多角色不清 晰的住房,如限价房、商住两用房等,据说全国住房有三十多种。这种局面亟须统一化、规范化管理。“三房并轨”将为规范我国住房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有人担心“三房并轨”后,“夹心层”住房得不到保障,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其实,能否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关键不在于保障房的种类多,而在 于保障房的供应总量能否满足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三房并轨”成功的关键是做大“蛋糕”,既包括做大公租房供应总量这块“蛋糕”,也包括做大房租补贴这 块“蛋糕”。做大“蛋糕”的关键则在于财政投入、政府担责。当然,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避免公租房分配不公。此外还要在项目选址、房屋质 量和设施配套等方面下足工夫。
相关阅读
经适房势必取消的五大原因
张宏伟
近日,为落实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有关精神,住建部相关司室已经开始汇总“试点”公租房并轨运行的城市有关情况,并拟在年底召开的全国城乡建设系统工作会议上,提出相关鼓励推广要求。与之相关,饱受各界非议的经济适用房供应将逐步减少直至在全国全部取消,公租房将成为住房保障的主体,但不会涉及已出售的经济适用房。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博客)认为,从保障性住房政策、经济适用房供地量、经适房操作层面等诸多因素来看,经适房肯定要取消的。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原因:
第一、财政资金有限,尤其是过去两年,在持续调控的市场背景下,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有限,没有那么多财政资金持续支持经适房的建设;
第二、经适房分配、操作领域腐败问题丛生,不少人违规操作,导致经适房的实际保障人群“变质”,因腐败导致的民生问题突出;
第三、近年来经适房计划土地供应降幅最大,2013年降幅达到20%,并且是连续三年均下降,反映出经适房逐渐淡出保障房领域的趋势。
第四、通过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重点发展公租房,重点解决低收入、夹心层的居住问题,不一定是购买的问题,这样为经适房逐步退出提供缓冲带。
第五、去年年底,住建部领导表态了条件成熟地区可以取消经适房,河南等地已经率先取消了,有的其他地方的城市其实早就不做了,经适房取消已经在试点操作运行。
比如郑州市去年开始就调研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建立经济适用住房适时退出机制,对已经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项目,须在2013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除已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项目外,暂停新的经适房项目选址,并将保障房建设重点转移到公租房。
阅读:
6137
次
2013/11/4 1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