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元文摘 > 房产文章 > 文章详情

中国房价为何越控越涨?


邵晓忆 许贵卿/路透北京/20131107


    路透北京11月6日(记者 邵晓忆 许贵卿)

  经历了四年的楼市调控,中国房价仍一路飙涨,这揭示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政府本身就是楼市调控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

  政府收入与土地价格密切相关,因此政府采取措施来抑制房价,本身就存在利益冲突。

  政府一方面多管齐下试图控制房价,但同时又在以更高的价格向开发商出售地皮。

  以某些指标衡量,北京等城市的房价已高于英国和日本,这对于希望房价回归到民众可负担水平的中央政府而言,是个惨淡的结果。中国70个大中城市9月新建住宅售价为连续第九个月上涨,且涨幅进一步扩大。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说:“地方政府的出发点是要把地价保持在相对比较高的水平。地方政府从意愿上来说,不太希望房价降低。”

  出售土地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当然推高房价的还有其他因素,这包括人口增加产生的自然需求、以及缺乏投资选择的环境下闲钱催生的投机需求。

  中国的改革努力,譬如降低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为投机客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等,应该有助于消除前述因素的影响。而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就改革计划提供线索。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房价飙涨问题比北京和上海更严重。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许多外地人纷纷涌入大城市,这支撑着旺盛的房屋需求。

  北京的房价涨幅堪称全国之最。国际货币基金(IMF)2011年报告中指出,在北京一套70平米的住宅是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该比例远远高于英国和日本。当前上海房价与收入比例则为14倍左右。

  在北京工作的IT工程师卢彪要在天津附近购买他的第一套房子,一套100平米的公寓要花掉他100万元左右。

  卢彪说:“北京房价太贵了,而且一直在涨。如果我现在不买一套房子,就永远都买不起了。”现年27岁的鲁彪年收入约为15万元。

  **水涨船高**

  可以肯定的是,中央政府面临着两难境地。

  一方面民众对高房价日益不满,威胁着社会和经济稳定。但另外一方面,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影响到约40个相关行业,约占全国GDP的16%。

  今年房地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非常重要,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23年低位7.5%。此外,土地收入还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如果中央政府打压力度过大,地方政府就会面临问题。

  路透基于官方数据的估算显示,今年前10个月北京政府出售了1,490万平米土地,超过了2012年全年。

  经测算,北京今年迄今土地销售收入1,200亿元,远高于去年全年的650亿元,增幅为至少六年来最高,与此同时,其他来源的财政收入则相对疲弱。

  数据显示,北京9月新屋售价同比上涨16%,远高于全国平均涨幅9%。还有些城市房价涨幅甚至更大,上海为17%,广州和深圳则达到20%左右。

  北京一家中型上市房地产开发商的一名高管称:“土地价格上涨,所以房地产价格也上涨。水涨船高。”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表示,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土地价格,包括增加土地供应,以及土地拍卖中设定合理价格上限等。

  北京国土资源局在给路透的声明中称:“我局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维护北京市场健康、有序、平稳发展。”

  **需求释放**

  中国其他地区的土地价格也在上涨。

  中国媒体报道称,今年10月,浙江义乌一地块因报价未达到政府设定的保留底价而流拍。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各级政府的土地收入同比大增50%,达到2.7万亿元。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建海说:“房价上涨不是不可控,而是不控制。”

  中国的买房者看来也认同这样的观点。当空等了一段时间没见房价下跌,很多人就不想再等下去了,这释放出部分之前被抑制的需求,这也是9月房价大涨的原因之一。

  在北京大兴,一位退休老人称,从1月起就等着房价合适时给儿子买套房,但现在她发现这样的等待是徒劳的。

  她说:“不可能再等了。等得越久,房价越高。”她正在四处看房。


阅读: 6481 次     2013/11/8 13:53:00



近期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