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北路、青年路被商家认为是黄金地段,然而附近的一块“政府储备用地”却悄悄结出了南瓜、黑豆、小白菜……这里长时间荒置,居民便在这里种菜,菜种得多了,吃不完的干脆摆摊卖掉。
在姚家园村与青年路相交的十字路口,杨阿姨在自己的摊位前静静站着。杨阿姨摊位前卖的菜很少:三个南瓜,两袋黄豆,一小袋黑豆。据杨阿姨介绍,这些菜很便宜,南瓜1块钱,黑豆5块钱一斤,远低于市场上的价格,“不图挣钱,就是放在家里也吃不完,不想浪费了。”杨阿姨指了指身后的姚家园村,里面有一片小树林,林子后面一块很大的空地,如今被不少退休居民开垦出来。“荒着可惜,种点菜也不碍事。”一位正在地里浇水的大叔说,平时大家在地里种菜,都成熟人了,就连他们的孙子也成了朋友。
杨阿姨退休后来北京帮子女看孩子,平时送孩子上幼儿园以后,闲下来不知道做什么。听说邻居在那儿种地才去的。她来得晚,只种了一年多,时间长的都已经种了七八年了。按照杨阿姨所指的方向,沿着小巷一直前行五六百米,眼前一共有3块菜地。中间的一块地用围墙围了起来。虽然是严冬,地里却还有小白菜、大葱、辣椒。旁边的一块菜地经历了收获期,黄豆、马铃薯、西红柿的藤蔓已经发黄,玉米的秸秆早已“卧倒”。
徐大叔夫妇正在菜地收菜,夫妇俩在这里种菜有3年了。徐大叔说,退休后在家里带带孙子,闲来无事,就来这边开了一小块地种些菜。“这儿最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人,大家早上很早就过来,晚上才回去。我们俩是他们中最年轻的。现在城里啊,邻里之间都很陌生,住在对面都不认识。在这里种菜,反倒认识了很多人。”提起种菜,徐大叔分析了有几个好处。自己种的菜,绝对不施药,吃得放心,这块菜地种给自己吃,不会出去卖。“第二呢,种菜还对荒地进行了再利用,种菜以后这地就不长草了。”徐大叔指指旁边,“那块荒地都是草,政府要治理还得花好多钱。”第三,种菜还让一帮退休的人找到了事干,送孩子去幼儿园以后也不无聊了。”
记者发现,在菜地周围的围墙上写着“政府储备用地”的字样。徐大叔说,这块地本来就是政府的,大家看荒了可惜,退休了没事就找点事做。“如果政府不让种了,要开发,那也没什么好说的,本来就是政府的。不让种,我们就不种了。”
阅读:
4869
次
2013/12/24 1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