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冬梅/《中国房地产报》/20071012)
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广州房管局为开发商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最后晚餐”,一次性推出了位于海珠区、越秀区、荔湾区的10块烂尾地。有开发商用“久旱逢甘霖”来形容这次大规模的土地供应,不少公司更是在出让预告公布当天便递交了报价申请。也有专家指出,此次集中推出旧城区土地是广州房管部门对市委新班子“中调”战略的一次积极响应。
这10幅土地被业内人士称为是难得一见的“黄金地块”,均位于广州老城区的中心位置如豪贤路、东华东路、大德路等,面积不大,占地面积在1634~14126平方米之间,容积率则高达3.5~12.4,大部分用地性质为商住。由于是烂尾地,这些地块的现状各不相同,有的是已主体封顶的在建工程,有的是临时停车场,还有临时绿地和商铺等,其中有4块是需要企业承担拆迁补偿工作的,如同福西路以北地块的第一期用地面积7254平方米内便有约2000平方米商业房屋未拆迁补偿,第二期用地面积6872平方米内约有11000平方米住宅房屋未拆迁补偿,这些均由买受人负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块都是按照原有的规划用途和设计条件出让,没有户型比例的限制,据了解这是广州为了吸引开发商盘活烂尾地而制定的优惠条件,目的是避免规划调整导致烂尾地块开发价值降低,从而不利于解决被拆迁户的拆迁补偿安置问题。
在此之前,广州房管局推出的另外两个烂尾地块刚经历了流拍的遭遇,2006年12月5日,由于无人参与竞拍,海珠区同福中路地块和荔湾区文昌南路地块不得不被收回,业内认为流拍的主要原因是地价过高。吸取上次流拍经验后,广州房管局规定,开发商可以在2006年12月31日至2007年1月26日提出对这10块烂尾地的竞买意向申请,地块可多个捆绑或单独申请,捆绑申请者优先考虑其方案,有意向的竞买单位可以在期限内提出具体方案,并填报承诺支付的土地价格,房管局将在预告公示期满后,根据竞买预申请情况,再确定出让时间、方式及价格。
广州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被业内誉为“盘活不良房产项目的专家”,其董事长曹志伟毫不掩饰对这批烂尾地的浓厚兴趣,表示会从中挑选并争取拿下一些符合公司战略的项目。“广州市中心区土地供应量一直很少,这些烂尾地块的集中推出,可以说是广州楼市一场久旱之后的及时雨”。
“在这批地中,有个别是我们以前洽谈过的,当时地块的所有者想转让,但因为其背后有些问题不明朗,所以最后没谈成。”他认为,这次由房管局出面出让这些烂尾地,地价肯定会比私下转让的高,但却可以为开发商省了很多事,起码不用担心地块后面复杂的债务和拆迁问题。
据了解,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上任后在广州“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中加入了“中调”,希望通过不断增强老城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使广州的整体战略发展更加完善。配合着这个“中调”战略,经济适用房、新社区、廉租房等旧城改造的配套工程开始逐项启动,许多此前禁止开发商进入的领域也已经松了口。“盘活烂尾地也是旧城改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调’战略无法忽略的环节”,合富辉煌研首席分析师黎文江认为。
阅读:
7260
次
2007/1/12 17: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