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20081031
上海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统计显示,本市公共停车泊位缺口约6万个,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2万个,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浦东潍坊社区的竹园新村作为本市首个小区绿地地下车库试点,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经业主大会通过后,年内就将实施。人们正在关注,竹园新村的探索能否为解决小区停车难矛盾带来新的思路。
挖掘小区地下停车空间
随着私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小区停车难的矛盾日显突出。“每到夜晚,小区里几乎所有的通道都被车挤得水泄不通,绿地上也停满了车。”家住普陀的陈小姐经常为觅车位而烦恼。
为缓解停车难,本市一些小区试图铲除草坪改建成停车泊位,还有的小区想在消防道上下功夫,开辟地面停车位。
“毁绿增加车位的现象是短视行为,要叫停。”对此,市人大代表季宝红认为,居住小区的绿化都有一定的标准,如果通过毁绿增加车位,不但小区整体环境被破坏,也使车道更加拥挤,还对救护车、消防车等通行产生影响。
同样是在绿地上做文章,一些小区改变了“毁绿”思路,而从绿地下面找出路。潍坊新村社区党工委书记、市人大代表李国弟在今年市两会期间提出书面意见:在小区拓展地下空间,利用现有大批绿地建地下停车库。这个建议得到市房地局等部门的答复:拟在停车矛盾突出、符合改造条件的个别小区先行试点。竹园新村最终被确定为该书面意见“落地”的首个试点。
“在小区绿地地下建停车场,对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它的意义在于,在满足小区规划条件、绿化标准及居民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了小区一切可供利用的空间,特别是地下空间这一块。”李国弟说,根据《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该项试点将交由竹园新村业主大会表决,通过后方能实施。
推广绿地地下车库有争议
据了解,停车场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收率低,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性并不高。小区停车场谁来投资?市房地资源局表示,可由政府投资委托专业企业建造,也可由社会企业直接投资建造,“无论由谁投资,停车库建成后,应出售或者出租给小区业主使用,并由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实施日常管理。”
据李国弟透露,竹园新村即将启动的小区绿地地下停车库面积将达1万平方米。由政府投资,工程预算超过6000万元,并进行社会化管理,业主可优先、优惠使用,多余的车位则向社会开放。
那么,小区绿地下建停车场能否推广?
市民防局很支持在小区绿地地下建停车库。他们认为,地下停车库可兼顾设防,战时和灾时可作为掩蔽和避难场所。“这既能解决小区停车问题,又能大大提高城市防护能力。”
也有反对者认为,小区绿地地下建停车场同样有“毁绿”之嫌。市绿化局对此持“留作参考”的谨慎态度:“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时间的积淀,生态效益和景观功能需要持续保护和养护才能充分发挥,老居住小区绿地一般树木大,绿量足,其生态效益是新建车库顶部的绿化无法比拟的,我们认为地下车库不宜倡导和推行。”
而更多人士对其可行性表示并不乐观。“绿地地下建停车库,只能在具备条件的小区进行挖潜和试行。”从事小区规划设计的张先生认为,本市各个居住小区情况不一,有大片绿地的小区所占比例并不高,有的小区根本没有规划绿地,即使有小片绿地,在技术上也不适合在地下造停车场。还有居民认为,动用绿地地下空间来建造停车场,并非所有业主都能认同,还需经过业主大会这一关,不够周全的建造方案有可能被业主否定。
缓解停车难目光应向外
“小区的停车空间毕竟有限,应把脑筋动到小区外!”吕远等代表认为,在地下建停车库仅仅是一种解决方式,并不具有很强的复制性和推广性。目前,内环线内的老式小区能够挖潜的资源基本都已利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当在于目光向外。
不少市民提议采用“错时”停车法。民建上海市委递交的一份提案建议,鼓励、规范开设在居民区内的超市、大卖场、体育馆等社会场所,包括一些单位内部停车场,利用其营业结束后的空置停车场向附近小区居民开放,并提供合理的有偿服务。还有市民建议,利用小区周边道路来缓解停车难。
“这尽管部分满足了居民停车需要,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问题。” 市交管部门人士表示。
据悉,目前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250万辆,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其中私家车的增长幅度为每年15%左右,截至去年底,已突破60万辆。而据市交通运管处发布的信息,2007年度本市共有社会停车场1661个,停车泊位20.9万个,其中中心城区共有社会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999个。由此可见,机动车量与实际可供停车泊位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如何缩短这差距?不少人士认为,小区停车难实际上是中心城区停车难矛盾的一部分,小区要共享周边停车资源,主要出路还是要增建公共停车场。记者获悉,有关部门已制定相应对策,将结合交通枢纽、公共绿地、市政和商业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公共停车场,增加泊位约1万个。
阅读:
5724
次
2008/11/4 9:24:00